段誉在历史上虽没有《天龙八部》中精彩,可也属于大理国一代英主:招远市超度法事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羡慕段誉,除了铁定的大理国皇位以外,还拥有六脉神剑和凌波微步等绝妙武功,拥有乔峰和虚竹这样“桃园三结义式”的兄弟情义招远市超度法事。除此之外,他与王语嫣、木婉清和钟灵的男女之情也令人心动不已。
一句话,段誉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前世很可能挽留过银河系招远市超度法事。问题来了,他究竟是金庸的完全虚构?还是历史上确有其人?
众所周知,金庸的武侠小说和古龙的武侠小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强烈的历史感招远市超度法事。他的小说,虽然以武侠形式诠释人生和刻画人物,可并非完全无的放矢,很多小说人物都有真实的历史原型。
作为金庸武侠小说的精华,《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被合称为“射雕三部曲”招远市超度法事。其中,各自的代表人物都有着真实的历史原型,郭靖的事迹取自“郭侃”,杨过的事迹取自“刘过”,张无忌的事迹取自“韩林儿”。
展开全文
而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同样延续了自己的一贯手法,以真实人物为原型刻画小说人物招远市超度法事。例如,“乔峰”就来源于大辽国的辽王和晋王耶律仁先,而“段正明”和“段正淳”也确有其人,分别是大理国的第十四位皇帝和第十五位皇帝。
段正明又被称为保定帝,于1081年(宋神宗元丰四年)在大理登基称帝,先后使用过保定、建安和天佑三个年号招远市超度法事。继位以后,由于遭到高升泰父子的施压而被迫退位,自己转到崇圣寺出家为僧。
段正淳是段正明的弟弟,也是大理国的第十五位皇帝招远市超度法事。1096年,篡权的高升泰迫于政治势力和宗教势力的影响,遗命自己的儿子高泰明还政于段氏,由于段正明已经出家修行,故而由其弟弟继位称帝,恢复了大理的国号。
而《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历史原型,就是段正明的侄子和段正淳的儿子,大理国第十六位皇帝段正严招远市超度法事。他的真实经历虽然不如小说中那么神奇,可同样担得起“精彩”二字,尽管缺少了一种江湖儿女的豪情,可却增添了一代治国明君的韬略。
回顾中国历史,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建立秦朝,国家开始进入了大一统的局面招远市超度法事。可是,中原大地并非始终都处于统一,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割据政权。因此,在正统传承的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以外,同时还会伴随着许多的小政权,而大理就属于其中之一。
902年,也就是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的贵族郑买嗣在西南地区自立,打出了“大长和”的国号招远市超度法事。之后,这个弱小的政权开始了走马灯似一般的易主,先后打出过“大天兴”和“大义宁”的国号。
到了937年,也就是后晋的天福二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以“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口号,联合滇东的三十七部地方势力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理”招远市超度法事。段氏采取了宽松的经济政策、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逐渐使得政权稳定了下来。
960年,后周的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联合石守信、王审琦等人联合发动了陈桥兵变,从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手中夺下皇位招远市超度法事。之后,东北部以河北霸州和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部以陕西横山和青海湟水为界,西南部以岷山和大渡河为界,东南部抵至大海,统一的北宋政权建立了。
大理国虽然在北宋之前就已经建立,可它的国力非常匮乏,完全不能与赵宋进行抗衡招远市超度法事。因此,拥有自知之明的段氏非常识相,一面积极向赵氏称臣,一面迅速开展双边贸易。
在频繁的经贸往来中,大理除了将天麻、三七、当归和石斛等名贵药材运往北宋,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马匹招远市超度法事。与此同时,北宋的茶叶、丝绸和粮食也源源不断地运往了大理。
或许是出于“守内虚外”的战略考量,北宋政权在面对大理的积极靠拢时却显得有些冷漠,居然连续十一次拒绝了对方“称臣受封”的请求招远市超度法事。真的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由于大理段氏的政权曾经中断过,故而段正淳登基后依然没有真正掌握实权,军政大权都由高氏继续把持招远市超度法事。因此,出现了“姓段的有国无权,姓高的有权无国”这样的局面,终其一生都没能改变。
1108年,段正淳在失望之余宣布退位,效仿自己的兄长段正明也出家为僧,将皇位禅让于自己的儿子段正严招远市超度法事。而他,也就是《天龙八部》中的段誉。
1111年,也就是宋徽宗政和元年,即位三年的段正严遭遇到了生平的第一次重大挑战招远市超度法事。大理境内爆发了连续性大地震,导致上万间民房倒塌,导致近百万人无家可归。期间,高氏借机兴风作浪,扬言“新帝德不配位”才招致了上天惩罚。
受此影响,国内的人心变得浮动,政局也变得非常复杂招远市超度法事。段正严深知高氏擅权并且在幕后捣乱,可又不得不虚与委蛇,他集中力量首先救灾和减税后,这才逐渐稳住了阵脚。
为了夺回权力,段正严开始逐步向高氏发难招远市超度法事。一次,高智昌(高升泰之孙)在醉酒后失言,竟公开表示段氏徒有其名,虽然以“忤逆罪”被高高举起,可又以“发配外地”轻轻放下。
几个月后,养尊处优惯了的高智昌竟然在发配地因为瘴疾而病死了,段正严在内心简直笑开了花招远市超度法事。不过,为了安抚高氏的势力,他还是下旨表彰并且亲自参加法事和超度,逐渐才掌握了国家的权力。
外交方面,段正严延续了祖先的策略,继续向北宋交好并且继续请求“称臣受封”,终于在宋徽宗年间得到了应允招远市超度法事。跪接东京方面的圣旨后,他受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习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
随着辽国的不断强大,经常会南下袭扰北宋政权,两国也经常发生战争招远市超度法事。在此期间,大理国安静地躲在西南地区休养生息,没有像野蛮的西夏一样经常趁火打劫。
唯一的遗憾,段正严在晚年时期有些昏聩,面对高氏后人继续专权和自己诸子相互争储,他显得有些无能为力招远市超度法事。1147年,也就是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竟然因为一次彗星天象而主动退位,将皇位禅让给了儿子段正兴,自己则效仿大伯和父亲也出家为僧。
长期以来,大理国全民都崇尚佛教,基本上秉持着与世无争的态度,当然也就注定不会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招远市超度法事。因此,它的地位更像是一个“永久中立国”,在离开和善的北宋政权庇佑后注定难以存活。
到了南宋淳祐十二年,忽必烈亲率10万蒙古大军准备南下灭宋招远市超度法事。为了形成包夹之势,蒙古人兵分三路先行攻伐大理,轻而易举就占领了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末代皇帝段智兴被俘虏,宰相高太祥被斩杀。
大理国虽然被消灭了,可段氏家族却没有被斩尽杀绝,忽必烈决定留下他们继续治理西南地区招远市超度法事。之后,末代皇帝段智兴被元朝任命为大理总管,虽然换了个名号,可依然在事实上统治着大理,而且整整传承了十一代。
到了1382年,也就是明洪武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以傅友德、蓝玉和沐英等人统兵出征云南,段氏才算是真正结束了对大理的世袭统治招远市超度法事。此时,段氏依然渴望独立,还向明廷上疏恳求继续以藩属国的身份称臣纳贡。
不过,谋求国家大一统的朱元璋自然不会答应,还命人将段氏后人都押回南京城问罪招远市超度法事。最终,明朝感念他们在云南根深蒂固的传承,感念他们始终认同华夏政权为宗主,依然赏赐了段氏子孙两个世袭镇抚的职务。
到了2014年招远市超度法事,段氏的后人们自发筹钱修建了“段思平故里”的石碑,还修建了一个牌坊,上面镌刻着一副对联:
为相南诏此方或遗宗榜屐履,立君大理兹境呼有思平印玺招远市超度法事。
看来,段氏的后人在以这样的方式缅怀自己的先祖,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历史过往招远市超度法事。在他们中间,或许就有段誉和王语嫣的后代,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