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投稿】湘西秘境 赶尸谜团:恩施符咒法事占卜
老婆大人胆子不算大,却喜欢看惊悚片恩施符咒法事占卜。遥记当年,她一个人坐在影碟机前看《狂蟒之灾》,俺在隔壁房间写东西,看到一半,她跑过来把俺拽了过去,要陪着她看下半部,本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还是陪着吧。
《狂蟒之灾》是当年一部比较经典的片子,制作水准一流、演员表演非常到位,场景和布景十分逼真,观众容易入戏,每每看到关键之处,老婆大人紧紧抓住俺的手,大气不敢出,两只眼珠倒是眨巴眨巴盯着电视画面,没有一丝一毫的放松,场面令俺有些啼笑皆非恩施符咒法事占卜。再后来,俺建议她多看些香港的惊悚片,轻松并且搞笑。
香港惊悚电影大多以鬼片或者僵尸片为主,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黄金季节,其中的鬼片独树一帜,跟风靡一时的武侠片、赌片相得益彰,成为那个黄金时代难以忘却的记忆恩施符咒法事占卜。
香港的僵尸片是中国文化的特定产物,大抵取材于湘西傩戏、巫术、赶尸之类题材,或者由此演变而来的鬼怪套路恩施符咒法事占卜。其中以林正英的《僵尸道长》系列堪称典范,在电影中,僵尸总是穿着清朝官服,苍白的脸色,总是向前伸直的手臂,一般以跳跃前进,用符贴在僵尸的前额可以让僵尸睡着不动,构建起中国僵尸的大体轮廓。
相传中国最早的僵尸都是身着清朝官服,因死不瞑目而怨气聚喉,能吸收月亮阴气,僵尸会因染上尸毒或者墓地风水属性,产生尸变,后面的剧情大多以林正英为首的道士打小怪兽的情景喜剧收尾恩施符咒法事占卜。久而久之观众把僵尸定格为清朝官服、全身僵硬、指甲发蓝尖锐、有锐利犬齿,惧怕阳光,日间躲于棺木、洞穴之类潮湿阴暗的地方,入夜后出没,以人血和家畜血液为食,对货物攻击性强且力大无穷,跳跃前进时双手向前伸。。。。。
有了十几年的港剧铺垫,来到湘西自然对于赶尸这个传说颇有几分好奇恩施符咒法事占卜。
丛酉阳来到秀山,再坐车进入茶峒,就算正儿八经莅临湘西,武陵山区盛产土匪,同样盛行赶尸恩施符咒法事占卜。说到“溪”啊“峒”啊,一般读过书,尤其对“武侠”一类感兴趣的读者,对于这种地方,从传闻中得来的印象大抵不佳。在近代史上,以生长土匪和出产、贩卖鸦片闻名。倘若年代再久远些,它是“赶尸”的必经之路,是苗人放蛊和出神兵杀毛子的地方。
湘西属传统五溪之地,“五溪”乃地名,指雄溪﹑樠溪﹑无溪﹑酉溪﹑辰溪恩施符咒法事占卜。一说指雄溪﹑蒲溪﹑酉溪﹑沅溪﹑辰溪。汉属武陵郡,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及渝东南。狭义的五溪指湖南怀化。其境内重要的支流有酉水、辰水、溆水、舞水和渠水,古称"五溪",因此怀化自古便称"五溪之地"。
湘西民风彪悍,盛产土匪恩施符咒法事占卜。“湘西土匪”的前身是“湘西排帮”,“湘西排帮”的前身是生活在雪峰山麓和古代“五溪地区的“瓦乡族”。古代“瓦乡人”在东汉马援平“五溪之乱”之后,分裂为五大部:第一部翻越雪峰山到达资江流域。第二部沿清水江而上进入清水江和小清水江流域,部分到达潕阳河流域。
第三部沿小清水江到达乌江后一分为二,一支向西沿乌江而上达乌江上游的三岔河流域的古代“水西”地区恩施符咒法事占卜。一支向东沿乌江而下进入长江到达长江三峡地区的平都地区。“丰都”、“巫山”、“巫溪”、“巫峡”皆由此而来。
第四部世代留在五溪地区恩施符咒法事占卜。
第五部沿辰水而上到达武陵山区的锦江流域恩施符咒法事占卜。这支人有部分沿花洹河——酉水到达鄂西北的江南恩施清江流域。还有一部分翻过南岭沿融江、柳江到达广西来宾的清水江流域。这一部分人有一支人沿左江而上到达越南和云南的锦江流域。
“瓦乡人”现在大多被划成汉族、壮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和越南人等南方民族恩施符咒法事占卜。留在“五溪地区”的这一部分“瓦乡人”就是“湘西排帮”的前身。几乎所有的“清江”“锦江”地区和“五鬼”地区都是瓦乡人生活的地方。
古代“瓦乡人”是一个母系氏族的部落联盟恩施符咒法事占卜。“蛊文化”便是母系部落里女人要控制男人而产生的。排郎,指排帮弟子。著名而神秘的湘西“溪蛊文化”和“赶尸文化”都起源于湘西排帮瓦乡。“鬼文化”也来源于这个瓦乡。“瓦乡”是56个民族之外的一个独立的民族。在排帮弟子客死他乡,排帮在代办运尸还乡业务的时候,产生了“赶尸文化”。
旧湘西的“排帮”在沅陵与泸溪一带,有个大家都知道的行会名称,叫“哥老会”的排古老,这群人以靠放排卖木材为生恩施符咒法事占卜。明清时候,由于水路发达,湘西出木材,运输全部靠走水路,所以沅江沿岸有一些小镇就因为水路当时经济特发展,各地商会云集。
排帮是刀口吃饭的活,一是生活环境恶劣,各商行的老板在放排时候都要祭拜,然后排古老去放排,沿河险峻山脉,河水汹涌并急滩连环,一有点差错就丢了性命,路上也不是太平,所以这些贫穷的排民就成立了一个组织恩施符咒法事占卜。
各商行都在木材上面刻有符记,在现在看起来是很古怪的符号,其实就是各商行的商号,别家的一看,就知道是那家商行的货了恩施符咒法事占卜。排帮在湘西有着非同一般的实力,而且从成分上看亦正亦邪,湘西古镇大多为水码头,排帮恰恰是拿捏着水码头的组织,
除了排帮,湘西还有一只作风彪悍的部队,竿兵,也叫镇竿兵,或叫竿子兵,算是湘西最骁勇善战的军队,以苗族为主,也就是土匪兵,或者说亦兵亦匪,竿兵的大本营在凤凰恩施符咒法事占卜。
凤凰早在元代起,就成为军事重镇恩施符咒法事占卜。明朝初立,大批来自江淮的子弟兵永久性地镇守西南,凤凰也是其中的重镇,名为镇筸。以凤凰为最,湘西大批土著被编入军籍,世代以兵为业,竿子营遍布湘西,竿兵称谓也是由此而来。清代又将竿兵改变为绿营军,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无湘不成军,湘西出好兵,渊源于此。
清咸丰年间,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湘军中,竿军部队“虎威营”在首领田兴恕率领下,转战十几省,历二百余战皆胜,所向披靡,被曾国藩命名为“虎威常胜军”恩施符咒法事占卜。竿军兵勇喜欢在左臂刺上“虎威常胜军”的青字,攻城格斗时,常赤裸左臂,挥刀跃马,自家人互相呼应鼓舞士气,敌方则见之丧胆。
在攻打太平天国都城天京时,田兴恕与同乡人张文德等带头爬上城墙充当攻城尖兵,庆功领赏时,凤凰官兵两人升为提督,六人升作总兵,另有副将九人,参将十一人恩施符咒法事占卜。凯旋之日,这些人带着朝廷赏赐的黄金白银绫罗绸缎,带着从天京王府里掠来的古玩家私衣锦还乡,前呼后拥吆三喝四,那叫一个光宗耀祖扬眉吐气。
留在闭塞小城驻守老营的兵丁对这些一步登天的兄弟内心是何等羡慕,思来想去,认准了只要冲出凤凰,满世界去厮杀,提督、巡府的花翎说不定也有机会顶上一回恩施符咒法事占卜。假使以性命拚得了一官半职,晚年解甲归田,居家纳福,则可以蓑衣斗笠垂钓春江,擎苍牵黄狩猎秋野,曾经沧海之人,凡事不在心上亦不在话下。
苗族历史上确实是个刀头上舔血的民族,直到近代史上牛逼哄哄的湘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还是苗民恩施符咒法事占卜。在这个原始尚武的民族里,赶尸只是战争的后续产品。
据说,苗民战死后绝不会葬于他乡的,是必然要身回故乡、神回故乡、魂回故乡,于是赶尸业就诞生了恩施符咒法事占卜。赶尸就是赶尸匠将死去的苗民像民兵集训夜行拉练一样,一行队伍嗖嗖嗖夜袭30里不带歇脚的。当然有些非常手段,前面一个摇着摄魂铃,尸体的额头上贴着符,后一具搭着前一具的肩,前后由一条绳子串起来,最后由赶尸匠拿着法器驱赶着一溜儿尸体一二一、一二一就奔回湘西去鸟。
听上去确实是一门高难度的手艺,所以赶尸匠是没有自学成才一说的,必须要拜师,学成后才有资格跟着师傅“走趟镖”恩施符咒法事占卜。当然,这可不是好玩的,入行是需要门槛的:一是要胆大,最好是那种憨胆大,不是像阿庆嫂那种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的地下党式的胆大;二是要人高马大身强力壮的棒小伙子,病病歪歪细胳膊短腿儿的扛不了这活儿;三是要丑,最好是丑得鬼见愁那种异貌之人,帅得跟李易峰似的,最好还是玩张白纸小爱死去吧,玩尸体很难说谁把玩谁玩成尸体呢。。。
赶尸有N多版本:赶尸是苗族蛊术的一种,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恩施符咒法事占卜。蛊有黑巫术和白巫术之分,赶尸属于白巫术。
赶尸的人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赶恩施符咒法事占卜。法师不在尸后,而在尸前带路,不打灯笼,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一面走一面敲锣,使夜行人避开,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尸体在一个以上时,即用草绳把他们联系起来,每隔六七尺一个。
夜里行走时,尸体都带着高筒毡帽,额上压着几张画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恩施符咒法事占卜。路上有“死尸客店”,这种神秘莫测的“死尸客店”,只住死尸和赶尸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门一年到头都开着。因为两扇大门板后面,是尸体停歇之处。赶尸匠赶着尸体,天亮前就达到“死尸店”,夜晚悄然离去。尸体都在门板后面整齐地倚墙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里停上几天几夜。。。
文献记载,赶尸有 “三赶,三不赶”之说恩施符咒法事占卜。 凡被砍头的(须将其身首缝合在一起)、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理由是,他们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气,既思念家乡又惦念亲人,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于各自尸体之内,再用法术驱赶他们爬山越岭,甚至上船过水地返回故里。
凡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这三种不能赶恩施符咒法事占卜。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阎王勾去,法术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唤回来;而投河吊颈者的魂魄是 “被替代”的缠去了,而且他们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来,旧亡魂无以替代岂不影响旧魂灵的投生?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属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烧死的往往皮肉不全,这两类尸同样不能赶。。。
另有版本,“赶尸”其实就是“背尸”而已恩施符咒法事占卜。赶尸匠找人将尸体分尸,然后在残肢上喷特制药水,防止尸体的残肢腐烂。一个人背上残肢,套在既长且大的黑袍里,头戴大草帽,将整个头部覆盖无余,连面部的轮廓也难叫人看得清楚。另一个人扮成“赶尸术士”在前面扔黄纸,摇铃铛,给背尸人指引方向。两人还故意造出恐怖气氛使人不敢与之接近。如果路途遥远两人的角色就一日一换。到目的地两三天前,事先通知死者家属,准备好衣衾棺材,等“死人”一到,立刻将将尸体的残肢拼起来,将寿衣帽寿鞋给死人穿戴齐备,装进寿木。这种入殓过程,全由“赶尸”者承担,绝对不允许旁人插和旁观,正如出发时将尸体“扶出棺材”不允许窥视一样。说是在这些关键时刻,生人一接近尸体,便会有“惊尸”的危险,而入殓过程,必须在三更半夜。一切安排就绪,就是说将死者装殓以后,丧家才去认领。棺盖一揭开,须眉毕现,果然是丧家亲人,象貌宛如昨日,现在却翘翘长眠在棺材里了,伤心惨目,摧人肺腑,顿有的嚎啕大哭,有的泣不成声。“赶尸”者这时特意劝说大家不要过于悲伤,致使死者不安。幸亏他生前积有功德,得平安的返回乡土。刚经过长途中跋涉,急需安息。人们悲痛之余,感到一种既见死者后的踏实、满足、欣慰,谁还怀疑它是骗局。。。。。。
俺在湘西多次询问过上了年岁的老人,他们也没有见识过“赶尸”的真实场景,可是一致认可“赶尸”是史上存在的职业,语气坚定并没有疑义恩施符咒法事占卜。关键是怎么赶,有的描述成电视剧电影里描写的那种,尸体自己会走路,关于这种俺持否定态度,CCAV走进科学里头说,用竹竿抬,还有就是把尸体躯干去除,把头和四肢背回来,俺表示认同。可是湘西坊间流传的故事又恰恰有一次性赶好几个回来的,那么两个赶尸匠怎么能赶回六七个尸体,所以这又是令人纠结的事情。
文学家沈从文先生文章里这样写道:“经过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会赶尸恩施符咒法事占卜。若眼福好,必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汽车近身时,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样。”单单从这段文字来看,直立行走和一长串尸体并非影视作品中的臆想。从科学目前能够解释的力度来看,“赶尸”的玄学还没能得出完美答案,死了的人怎么会走路呢?难道真如老人们所说的“邪法就有那宗魔力”吗?
湘西赶尸范围:往北到朗州(常德)不能过洞庭湖,向东到靖州,向西到涪州和巫州,大体上属于排帮势力范围,还有一些超过大湘西范畴,扩展到云南和贵州恩施符咒法事占卜。传说,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国辖地,再远就出了界,老司赶不动那些僵尸了。赶尸的方法是:红衣老司念咒语,点朱砂,贴神符。虽然当今有不少此类影视作品,究竟内道如何?现今仍然是个千古之谜。
从一些文献记载,早年也见过路旁摊开着的纸片,上面大书“包吆死人过省”六个大字恩施符咒法事占卜。甚至在解放初期,重庆打铜街就有一家客栈贴着广告,说明沈从文先生笔端下的赶尸并非耸人听闻,而是活生生的真实案例,那么仅仅凭借CCAV《走进科学》的套路,很难解答赶尸这种艺术行为。随着年代久远,关于赶尸这门技艺,听说过的人也越来越少,包裹在它们身上的谜团却越来越多,希望有一天能够真正做出科学的解答,褪去那层神秘的面纱,俺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