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肉韩史》(合集)(连载中):同江符咒法事占卜
烤肉韩史(1) 檀君与古朝鲜
(过去看一切如心的《泡菜韩史》同江符咒法事占卜,很有启发,本人遂决定牛刀小试,以我为炭,取古代文献和正统研究成果为上好五花肉,希望能为大家献上一份美味的韩式烤肉大餐,请大家品尝后多提意见,万分感谢!)
韩国学界认为“古朝鲜”是韩国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可是古朝鲜的开国只是一个神话故事同江符咒法事占卜。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檀君,天神与熊女的儿子。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帝桓因的庶子桓雄非常向往人间世界,父亲了解儿子的意图,认为三危地区的太白山可以作为“弘益人间”的基地,于是授给儿子三个天符印,桓雄率领了三千部下,降临在太白山顶的神檀树下,那里的人称他为“天王桓雄”同江符咒法事占卜。 桓雄率领风伯、雨师、云师,主宰人间的谷物、疾病、赏罚、善恶等三百六十多种事务。
当时,有一头熊和一只虎同住在一个洞穴中,经常向桓雄祈祷,希望变化成人同江符咒法事占卜。桓雄送给他们一炷灵艾、二十枚大蒜,说:“你们吃了它,一百天不见阳光,就能变成人形。”熊和老虎遵命都吃下去了。可是只有熊遵守了禁忌,变成了女子,而老虎忍不住见了阳光,没能变成人。熊女没有结婚对象,于是又在神檀树下祈祷。桓雄变成男子,与熊女结婚,生了儿子,取名“檀君王俭”。王俭在唐尧五十年即位,建都平壤,国号朝鲜。后来又把首都迁到了白岳山阿斯达,治理国家一千五百年。
檀君神话在韩国有着很深的影响,今天仍有檀君纪年,即从唐尧五十年的公元前2333年算起同江符咒法事占卜。 在韩国,无论是大城市首尔,还是地方的小城市,祭祀檀君的神祠有很多,朝鲜半岛过去有10月3日纪念檀君的传统,遂以10月3日“开天节”作为韩国的国庆日。甚至还有拜檀君为上帝的宗教团体大倧教。在朝鲜,对檀君的崇拜更为疯狂,1993年对外宣称发现了檀君的遗骨,还建立起了硕大无比的檀君陵。
可檀君只是一个神话人物,对于檀君的最初记载,是在一本完成于12851289年的名叫《三国遗事》的书中,离檀君的时代已经过去3600年了同江符咒法事占卜。可韩国的学者不愿意将这个韩民族唯一的开国神话就这样白白的抛弃,他们总要想方设法找出一些科学的解释来,于是对檀君的研究,100年前就开始了。
最有代表性的是将檀君与巫文化相联系,熊女被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族长,她在神檀树下祈祷,通过能够通过能与天交流的檀君,来实现氏族的愿望同江符咒法事占卜。檀君就成了连接人间与上天的萨满巫师。韩国的萨满教信仰十分浓厚,在韩国随处可见算命的“哲学馆”。算命的巫女在韩国被称为“巫堂”,她们自称有鬼神降临在她们的身体之中,一辈子都无法解脱。 鬼神降临时,她们完全成了另外的人,有小孩的魂进入她的身体,她就会用童声说话,老人的魂进来,她也变成老人,反反复复,痛不欲生。在电视中,所有的“巫堂”都会诉说自己活的很痛苦,感叹命运,她们的子女也以此职业为耻。“巫堂”可以看成对檀君的一种解释。
可是,日本学者认为,檀君只是13世纪,信奉佛教的高丽时代编出一个神话而已,“檀君”的名字就可能来自佛教中和尚火化时用的“旃檀木”同江符咒法事占卜。特别在高丽受到蒙古大军侵略,国家岌岌可危的时候,需要一个建国神话来提高民众的爱国心。
现在再来看看 “朝鲜”这两个字的由来吧,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中引用张晏的解释说,朝鲜有“湿水”、“洌水”、“汕水”这三条江最后汇合为“洌水”,“鲜”与“汕”的音相同,朝鲜可能因水得名同江符咒法事占卜。在韩国的文献资料,比如李氏朝鲜的《新增东国舆地胜览》中说朝鮮國在東方,先受朝日之光鮮所以叫朝鲜。而《东史纲目》中说,朝鲜因在鲜卑的东边而得名。韩国学界支持“太阳崇拜”的比较多,这也与韩国的萨满教传统有着密切关系。
《三国遗事》中又写道,后来中国周朝的武王封箕子来到朝鲜,檀君主动让位,把都城迁移到藏唐京,后来又隐居阿斯达,成了山神,活了一千九百零八岁同江符咒法事占卜。
韩国的历史记载就是从这个檀君神话开始的,不过抛开这个神话,在朝鲜半岛上也发现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化石,围绕着这些遗物,历史学家们就“韩民族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争论不休同江符咒法事占卜。主要有单一起源说和复合起源说两种观点。
单一起源说,又称本土起源说,是指既然在朝鲜半岛上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现代韩国(朝鲜)人就应该是他们的直系后代,北朝鲜一般持这种观点,甚至发明了“大同江文化”这样的词汇,来表明自己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同江符咒法事占卜。可是,经过分子生物学家对这些遗骨的研究发现,他们和现代韩国人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些古人类竟是另一种类的。而且,朝鲜半岛上发现距今8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骨化石,和旧石器时代的人骨化石少说有几千甚至上万年的时代差距,而且这是个空白期,在这之间没有发现任何人类活动的痕迹,所以在南韩,盛行复合起源说,又称移动起源说,现代韩国人的祖上应该是这些从大陆迁移来的新石器时代人类。
可是有关这些新石器时代人类的人种,又是一个谜同江符咒法事占卜。 朝鲜半岛在18951945年间,经历了50年的日制时代,对韩国历史的研究,也从日本人开始的。1933年,白鸟库吉发表文章说,这些古人类基本上是通古斯人,可又参杂了蒙古种的成分。三山荣三认为,他们是通古斯人和古代中国人混血的种族。通古斯人一般被认为是公元前20001000年前,生活在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的一个古老民族的共同体,“通古斯”是“吃猪肉”的意思。我们现在可以确定的是,通古斯人的后代有现在的满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等民族。
韩国的学者反对日本人的说法,他们认为自己与满族的祖先靺鞨人、女真人,还有属于通古斯人的古代肃慎人、鲜卑人完全相区别,祖上应该是有别于通古斯人的古亚细亚人种同江符咒法事占卜。他们原先生活在西伯利亚的东部,由于通古斯人的东迁,迫使他们最后迁进了朝鲜半岛。可日本和韩国学者都一致肯定,韩国的新石器时代人种,就是中国古书中的“濊貊族”,“濊貊族”形成了韩民族的根干。
有关“濊貊族”的故事,我们明天接着讲同江符咒法事占卜。
《烤肉韩史》(2)箕子朝鲜
上次说道韩国13世纪古书《三国遗事》里记载, 后来周武王封箕子来到朝鲜,檀君主动让位,箕子朝鲜时代登场了同江符咒法事占卜。这个箕子走朝鲜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司马迁《史记 宋微子世家》和不知作者的 《尚书大传 洪范》中。《史记》写的比较详细, 商朝末年,朝中有三位忠臣,纣王之兄微子,两位叔父箕子和比干,并称“三仁”。朝纲昏暗,微子数谏,纣王不听,于是微子就逃走了。箕子苦谏,纣王不听,于是箕子退隐山林,整日鼓琴悲歌。比干死谏,纣王大怒:“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于是挖了叔叔的心。等到武王伐纣,建了周朝,首先复了微子的官,后来微子在宋国继续延续商的香火。其次访问箕子,箕子不愿做周的子民,武王说去朝鲜吧,永远不要回来了。
在《史记》之前,中国诸子百家之类的古书中,只有箕子劝谏纣王的故事,不见封朝鲜之事,韩国学者认为《史记》的写作年代与武王伐纣相距900年之久,箕子朝鲜其实是汉朝为了加强对朝鲜的殖民统治而临时编出的谎言同江符咒法事占卜。朝鲜半岛从中国战国时代开始才受到华夏文明的直接影响,在战国之前并没有挖到有关箕子,或是商周的任何遗物。可韩国学者并不否认商朝箕子集团的东移,可认为箕子东移只止于山东、辽宁一带,因为在那里发现了带有“箕侯”铭文的商周青铜器。这个“箕”字的写法十分奇怪,上面是一个“己”,下面是个“其”,他是不是商代的箕子还需进一步商讨。
中国民国时代有一位著名的金石学家叫王献唐,他去世后葬在山东日照康有为墓的旁边,他就是一位研究“箕(己其)侯铭”的专家同江符咒法事占卜。他曾经研究在山东黄县出土的八件周代箕(己其)国青铜器之后,认为古代箕(己其)国在山东莒县的东北。在他的《黄县器》一书中,根本没有提到箕子,可见他明显不认为 箕(己其)国与箕子有关系。
有关箕子朝鲜的记录,越到后来越为详细同江符咒法事占卜。《汉书 地理志》记载,箕子教朝鲜人民礼仪、耕织农耕及养蚕,还带入了大量青铜器。受商朝文化的教化下,还定下“相杀以当时偿杀;相伤以谷偿;相盗者男没入为其家奴,女子为婢,欲自赎者,人五十万”的法律条文,大大地改善了朝鲜人民的生活。
实际上,这时的朝鲜半岛上都有什么人类的遗迹呢?主要无非是支石墓、石棺墓和随之出土的琵琶型铜剑和细型铜剑同江符咒法事占卜。目前,朝鲜半岛上已发现的支石墓近三万座,分布在半岛的各个地方,位于韩国高敞、和顺、江华地区的支石墓遗址,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东北的辽东地区也发现了一百多座支石墓,可能与古朝鲜人过去在那里生活过有关。
与支石墓并存的还有石棺墓,石棺就是用四片石头围成棺材,这种墓葬多分布在朝鲜、 日本、蒙古、西伯利亚、南亚次大陆及中国东北等地区同江符咒法事占卜。可位于中国辽东的石棺墓中若是出土了琵琶型铜剑,也被认为和古朝鲜文化有关。
中国和韩国学界一致认为,这种琵琶型铜剑所发现的中心地在朝鲜半岛,所以它代表了区别于中原文明的韩民族独有文化同江符咒法事占卜。 韩国学者又进一步认为,琵琶型铜剑的使用者就是“濊貊族”。
同时,大同江流域的细形铜剑文化,也古朝鲜文化的象征同江符咒法事占卜。
《烤肉韩史》(3) 卫满朝鲜
“濊”和“貊”在中国古书中有单独出现的情况,又有合称“濊貊”的时候,所以有“濊”和“貊”原来是两个民族,后来和为一个民族的说法同江符咒法事占卜。由于资料不足,濊貊族的起源情况不得而知。因为《三国志 东夷传》中有濊人生活在朝鲜半岛的记录,韩国国人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是濊貊人,他们是古朝鲜的创立者。
时间到了中国的战国时代, 据《三国志 东夷传》引用《魏略》的记载,公元前四世纪时,古朝鲜的国力已经到达可以与中国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对决的程度同江符咒法事占卜。终于在公元前四世纪末,燕国开始向辽东半岛扩张,首先 《史记 匈奴传》记载,燕国将领秦开率领军队,大破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千余里,其次根据《三国志 东夷传》引用《魏略》的记载 秦开又渡过辽水进攻箕子朝鲜,攻其西方,取地两千余里,至满番汗为界,朝鲜遂弱。满番汗一般被认为是鸭绿江。后来和荆轲一起入咸阳刺杀秦王的秦舞阳就是秦开之孙。
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久,中国又于公元前206年,落入刘邦之手,据《史记 朝鲜列传》中记载,汉朝在燕国的领土上封卢绾为燕王,卢绾虽是汉高帝刘邦的发小兄弟,可依然被疑为谋反被汉庭讨伐,前195年,卢绾逃至匈奴同江符咒法事占卜。卫满本来是汉朝燕国人,为燕王卢绾的部下。此时他也率领千人,改换蛮夷之服东渡浿水(今朝鲜清川江),进入古朝鲜。
再引用《汉书 朝鲜传》的内容,卫满率领部属刚来朝鲜时,得到朝鲜王箕准的礼遇同江符咒法事占卜。箕准拜他为博士,赐给圭,封给西部方圆百里的地方。箕准的目的很清楚,就是希望通过卫满,来为他守护西部边境。然而卫满是个很有政治野心的人,他利用封地为依托,不断招引汉人流民,积聚自己的政治、经济力量。
公元前194年,羽翼已丰的卫满,派人向箕准假传汉朝要派大军来进攻,请求到准王身边来守护同江符咒法事占卜。箕准不知是诈,许诺了卫满的请求。于是卫满趁此机会,率军向王都王险城(今朝鲜平壤)进发,一举攻占王都后,自立为王,国号仍称朝鲜,历史上称其为“卫氏朝鲜”。箕准战败后,逃到了半岛南部, 在那里自立为“韩王”。
卫满即位后,积极建立国家,并输入中原文化,使国家愈来愈强盛同江符咒法事占卜。
古朝鲜与中国东部的交流往来,可以从出土文物中找到线索,即在朝鲜半岛上发现了大量的燕国和齐国的明刀钱同江符咒法事占卜。因为这种钱的形状像小刀,故称为刀钱,因为上面刻着“明”字,亦称为明刀钱。可根据后来学者的研究,刀上刻的并不是“明”字,而是“匽”字。因为根据习惯,钱上一般会刻国名或地名。“匽”就是古燕字,而且金文中和“明”字十分相似,所以称“匽刀钱”才合理。这些刀钱很可能是,燕国将领秦开进攻朝鲜时,中国人进入朝鲜半岛时留下的。因为在刀钱的周围还发现了属于黄河文明的陶器和铁器。
根据文献资料,濊貊族人不仅建立了古朝鲜,还大量分布在中国的辽河、松花江区域,包含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同江符咒法事占卜。下一章,笔者将介绍濊人建立的另一个国家扶余。
《烤肉韩史》(4)扶余国
扶余国是濊貊人在我国东北松花江流域,长春一带建立的古代王国,自公元前三至二世纪建国以来,到494年灭亡,大约六百年的时间里,一直隶属于中原王朝,是中原王朝统辖下的地方民族政权同江符咒法事占卜。可扶余国与后来朝鲜半岛上的诸国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韩国史学家一直不懈的从中国的扶余来寻找自己的民族性,不可避免的引起中韩两国关于扶余国的争议,可我们要坚决反对那些韩国的学术垃圾,及无知的韩国民众将东北看做朝鲜旧领土的可笑想法,仅将扶余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研究,使我们对中国史和韩国史能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
2007年中国温总理曾对韩国记者发表了三点意见,表明了中国政府对两国关系、领土问题和历史争论的立场,即(1)中含有着数千年的友好交往史,这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江符咒法事占卜。(2)中韩之间不存在领土问题,这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3)对于民族、疆域变迁史的研究,应本着学术与政治分开,现实与历史公开的原则,正确对待,妥善处理,不要影响两国关系。笔者就以此为基础,进行扶余和以后高句丽的叙述。
扶余国与濊貊人的关系,在《三国志 东夷传》中有详细的描述同江符咒法事占卜。晋朝的时候,扶余国的宝物仓库里发现一枚古印,印上刻有“濊王之印”四个字,扶余国就是在濊国的基础上建立的。历史文献中有“扶余”、“东扶余”、“北扶余”等混乱的记录,学界的一般看法是北扶余就是扶余,东扶余是公元后三世纪才建国的。
汉代王充的《论衡》最早的记录了扶余国的建国神话同江符咒法事占卜。很久以前在北方有个叫橐离的国家,国王在一次外出狩猎回来后,国王的侍婢有了身孕。国王在知道侍婢怀孕的事实后便要杀死她,可侍婢说有气如鸡蛋大小从天而降故而怀孕。此后,侍婢生下了一个儿子,国王因为嫌恶这个孩子便命人将他扔进了猪圈,没想到猪却用嘴里的热气暖和他的身体,这个孩子被扔进马棚里后,马也用口中的热气温暖他,保护他不死。 国王知道后感觉很怪异,便让孩子的母亲抚养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东明。东明长大后非常善射,国王因为害怕东明会夺走自己的王位,便命士兵杀死他。于是东明向南逃到了施掩水边,情急之中东明以弓击水,水中的鱼鳖都浮上来搭成了一座浮桥,让他安全地渡过了施掩水。东明继续向南走,直至后来定都并建立了夫余国。所以又有了濊貊族与东明集团合并在一起组成了夫余的说法。
根据《汉书 东夷传》,扶余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盛产名马、赤玉、貂豽同江符咒法事占卜。社会盛行巫术,在战争时祭天占卜以预知吉凶。其占卜方式是杀牛而观其蹄,如果牛蹄并拢即为吉兆。每年12月,扶余皆举行迎鼓祭,在这一天夫余人都聚在一起连日酒宴、载歌载舞,祈求上天赐福。另外在这一天,还会判决重大的犯罪和刑罚。
扶余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崇尚厚葬,甚至停灵5个月同江符咒法事占卜。王与大臣的葬仪更为讲究,例如玉匣为棺、百人殉葬等等。
婚俗方面,扶余容许一夫多妻,而且有兄长死,则弟娶嫂为妻的风俗同江符咒法事占卜。
我们现在叙述的时期在公元前三至二世纪,这时的朝鲜半岛南部,出现了辰国以及三韩,从下一章开始再慢慢地描述同江符咒法事占卜。
《烤肉韩史》(5) 辰国与韩
如果了解韩国古代史,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朝鲜半岛北边叫朝鲜,南方叫韩同江符咒法事占卜。公元前二世纪的朝鲜半岛南部,有数不清的小部落,也有自称国家的部落,这个国家就是辰国。
辰国最先被记录在司马迁的《史记 朝鲜列传》中,书上说在卫满朝鲜末期(公元前二世纪),有辰国同江符咒法事占卜。我们原来讲过,在韩国南方出土了大量的细型铜剑,这时一种朝鲜特有的小匕首,与中原文化相区别,这种细型铜剑集中出土的锦江流域,就被认作是辰国的中心地所在。
现在来说什么是“韩”?我们在讲到卫满朝鲜的时候讲过,《三国志 东夷传》说,汉朝的燕国人卫满率军平壤进发,攻占箕子朝鲜王都后,自立为王,国号“卫氏朝鲜”同江符咒法事占卜。末代皇帝箕准战败后,逃到了半岛南部的韩地, 在那里自立为“韩王”。即在公元前二世纪,朝鲜半岛南部不仅有辰国,还有个“韩”。
“韩”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中国的《诗经》中,《大雅 荡之什 韩奕》中有“韩城”和“韩侯”,内容是西周初,周武王把自己的小儿子(周成王之弟)封作韩候,将夏阳城划为他的封地,此地遂称韩国同江符咒法事占卜。周武王让燕国军队帮助韩候修筑了城垣。夏阳城大概就是今天陕西韩城,因为那里出土过刻有“夏阳宫灵壁”的长方形字砖,现保存于韩城博物馆。可这和朝鲜半岛的“韩”,没有任何关系。可从公元前二世纪,半岛南部所发现铁器的痕迹,可以看出随着箕准集团的南迁,将中原的铁器文化也向半岛南面扩展。韩国人天天叫喊“大韩民国、大韩民国”,可“韩”这个字到底从哪里来,现在也搞不清。就好比韩国最著名的民歌是《阿里郎》,可“阿里郎”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在就有几十种说法。
有关“辰国”与“韩”的关系,韩国学界最多的说法是,韩只是一个广泛的地名,辰国是“韩地”的一个政治实体同江符咒法事占卜。《三国志 东夷传》中还记载,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bian)韩。辰韩者,古之辰国也。
《后汉书 东夷传》记载,辰韩地区的老人们自己说,秦朝的逃亡百姓,逃到了韩国,马韩国人分割出东界的土地给他们居住同江符咒法事占卜。他们互相称呼为“徒”,和秦国的语言十分相似,所以称他们为“秦韩”。秦汉地区有十二个小国,各有万户,成为国家。(“秦韩”与“辰韩”在朝鲜语中,发音完全相同。)
曾留学唐朝的韩国大儒崔致远说,这里的秦朝百姓,应该是秦灭燕后,逃亡的燕国人,因为他们称自己居住的地方为“涿”,例如:沙涿、渐涿等同江符咒法事占卜。这就是按照燕国的河流“涿水”,来给朝鲜半岛取名字。
当然,韩国史学界不愿接受“辰韩”是燕国人的事实,他们想尽办法要推翻这个观点,他们先提出了下面的理由同江符咒法事占卜。秦国灭燕国是在公元前三世纪,而辰国的存在是在公元前二世纪,《三国志 东夷传》说“辰韩者,古之辰国也。”所以辰韩应该出现在辰国之后。可这种观点又被韩国人自己推翻了,这不像箕子朝鲜那样好反驳,因为写《后汉书》和《三国志》的年代,离辰国很近,所以韩国人又不得不接受中国遗民的说法。笔者的导师提出以下的说法,即建立辰韩的中国遗民不是公元前三世纪的燕国人,而是公元前二世纪末,汉武帝灭卫满朝鲜时,卫满朝鲜里的燕国人。下一章我们来看卫满朝鲜的灭亡。
《烤肉韩史》(6)卫满朝鲜的灭亡和辰韩
卫满朝鲜只传到孙子右渠一代,就于公元前108年,被汉武帝灭掉了同江符咒法事占卜。根据韩国古书《三国遗事》的记载,过程是这样的。
右渠王执政的时候,真番地区的辰国,曾想上书朝见中国的汉武皇帝,可被右渠王所阻隔同江符咒法事占卜。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朝派使臣涉何到朝鲜,晓谕右渠王。右渠王不同意,涉何在离开朝鲜,到达中朝边界的时候,为了泄愤,指使驾车的人刺死了随行护送的朝鲜大臣。然后回到长安,回禀汉武帝。汉武帝于是任命涉何为辽东郡部都尉。
朝鲜右渠王怨恨涉何,偷袭进攻,最后杀死了涉何同江符咒法事占卜。汉武帝于是大怒,派遣楼船将军杨仆,带兵五万,从齐地出发,渡过渤海,由水路进攻,又派左将军荀彘从辽东出发,由陆路进攻。
楼船将军带领齐地的七千兵士,先到达王俭城(首都平壤),守城的人知道楼船将军所带的军队力量弱小,于是出来进攻,汉军败退逃跑,杨仆也脱离兵士,独身跑到山中,才幸免遇难同江符咒法事占卜。左将军荀彘的部队进入朝鲜后,也未能获胜。汉武帝因为两位将军都没有获胜,于是派遣卫山,借助军事威力,再次前往晓谕右渠王。右渠王表示降服,派太子向汉朝献马。太子带了一万多人,个个都带着武器,当他们正渡过中朝边界时,汉朝使臣怀疑有变故,于是对太子说:“太子已经降服,不应该拿着武器。”太子也怀疑使臣欺骗他们,于是改变主意,扭头就走,返回了朝鲜。
事情报告给汉武帝,汉武帝杀了卫山同江符咒法事占卜。左将军又重新进攻,进军到王俭城下,包围西北面。楼船将军也来汇合,驻扎在城南。右渠王坚守,几个月都没有攻下。汉武帝因为长久不能取胜,而派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往指挥,并指示他可以根据情况自己作主。公孙遂抵达平壤以后,逮捕了楼船将军,合并了他的军队,跟左将军一起快速进攻。朝鲜的几个大臣想要投降汉军,右渠王不允。于是,他们几个逃跑出来,向汉朝投降。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朝鲜的大臣杀死右渠王,前来投降同江符咒法事占卜。可此时王俭城还未被完全攻下,朝鲜的忠臣成己号召大家抵御侵略。可右渠王的儿子,却是个叛徒,他设计杀死了成己,汉朝军队最终攻下朝鲜首都,划其地为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个郡。
当秦汉交际之时,有大量中国遗民来到朝鲜半岛,这是韩国学者也不否认的事实同江符咒法事占卜。建立卫氏朝鲜的卫满也是亡命客之一,他必然带了一大批燕人进入朝鲜。所以,当卫满朝鲜被汉武帝灭掉之后,这些亡命客又逃到半岛南部,建立辰韩,这样就可以合理解释“辰韩”出现在“辰国”之后的原因。可在半岛南部,至今尚未发现中国式的铁器,只在西边的马韩地区发现了铸造的铁器,被认为是箕子王朝的末代王箕准南下所带来的。这个辰韩,在卫满朝鲜灭亡的五十年后,最终成为朝鲜半岛的一个大国新罗国。
下一章,我们再来看三韩中马韩和弁(bian)韩的历史同江符咒法事占卜。
《烤肉韩史》(7)马韩、弁韩和沃沮、东濊
根据《三国志 东夷传》记载,当中国遗民来到朝鲜半岛的时候,马韩把自己东边的土地分给他们,最终建立了辰韩同江符咒法事占卜。这说明马韩在辰韩之前就已经存在。同时通过考古发掘,也出土了中国辽东和半岛西北部的陶器,还有从中国流入的铸造铁器。当年箕子王朝末代王南下的地方,也可能就是马韩。马韩地区后来出现了一个大国百济国。
关于弁韩,《三国志 东夷传》记载,弁韩与辰韩的语言和文化相近,可能是因为两地相连,两地之人混居的结果同江符咒法事占卜。也可能是, 弁韩与辰韩一样,是汉武帝灭卫满朝鲜时,卫满朝鲜的中国遗民南下亡命,所建立的政权。可韩国学者不愿多考证中国对半岛的影响,所以也有学说认为,弁韩是原来生活在半岛上的土著势力,理由是代表韩国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的支石墓,要比辰韩地区多得多。也发现了大量的时代晚于支石墓的瓮棺墓,即人死后将骨头放进缸中埋葬,这也是半岛其他地区所不多见的。弁韩地区后来则形成了伽耶国。
《三国志》说,马韩地区最开始有五十个小国,辰韩有十二个小国,弁韩有十二个小国,合起来一共有七十四个部落国家,韩国学界称之为“邑落国家”或“城邑国家”同江符咒法事占卜。国家的形态是“君长社会”,这些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可能是巫师。我们后来熟知的新罗国和百济国,其实刚开始只是这些地方的众多小国之一,它们渐渐的强大起来,统一了周围的地区。
我们现在探讨的还是朝鲜半岛在公元前二世纪时情形,当时朝鲜半岛的北部和东部还有濊貊人建立的沃沮和东濊政权同江符咒法事占卜。沃沮根据地理位置,又划分出北沃沮、东沃沮和南沃沮。它们也像三韩一样,属于“邑落国家”。当汉朝灭了卫满朝鲜之后,它们也被编入汉朝设立的汉四郡中。
通过前几次的叙述,我们来看一看古朝鲜灭亡之后,西汉时朝鲜半岛的地图吧同江符咒法事占卜。有关汉四郡,我们下一章接着讲。
《烤肉韩史》(8)———汉四郡
我们上次讲过,公元前108年,在汉武帝灭卫满朝鲜之时,朝鲜半岛上有大大小小的由巫师统治的邑落国家,北部有北沃沮、东沃沮和南沃沮,东部有东濊,南部有马韩、辰韩、弁韩同江符咒法事占卜。
根据唐朝杜佑的《通典》,卫满朝鲜灭亡之时,古朝鲜的遗民,又分为七十多个国家,都是百里见方的国土同江符咒法事占卜。汉朝将朝鲜旧地,设置为四个郡,分别为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临屯郡。韩国学者的考证,乐浪郡在朝鲜平壤一带,真番在朝鲜黄海道,临屯在韩国江原道, 玄菟郡则在中国的集安地区或是朝鲜的咸兴一带。
四郡并存的情况只存在了二十五年,到了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汉朝便取消了真番郡和临屯郡,将它们划入乐浪郡和玄菟郡同江符咒法事占卜。后来过了7年,汉朝又将玄菟郡西迁。不久,汉四郡就并合成一个乐浪郡了。
1958年在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平壤市,就是汉代的乐浪地区发现了一座墓,在墓中发现了一枚刻有“夭租薉君”的银印同江符咒法事占卜。这便是在汉朝的殖民统治下,古朝鲜土著势力薉君的印章。根据《汉书 地理志》,在乐浪郡下面的二十五个县中,有一个“夭租县”,“夭租”就是我们上次讲的濊貊人建立的地方势力“沃沮”。“薉”与“濊”也可通用。
根据汉朝印章的惯例,如果是外臣的话,会在印章上刻上“汉”字,即“汉某王之印”同江符咒法事占卜。比如,“汉委奴国王印”是日本福冈市东区志贺岛出土的金印,1784年(天明4年)发现,福冈藩主黑田家收藏。通常认为这颗金印就是《后汉书 东夷传》记载的东汉光武帝时公元57年倭之奴国王朝贡时接受的那颗印章。现为日本国宝。说明日本倭奴王是汉朝的外臣。在云南发现了“滇王之印”,说明滇王当时是汉的内臣。朝鲜的“薉君”也可看做是汉朝的内臣。
根据《汉书 汉武帝本纪》的记载,在汉朝进攻卫满朝鲜的元朔元年(前128年),就有薉君南闾带28万口人,向汉朝归化来附的记录同江符咒法事占卜。到了汉昭帝元凤六年(前75年),正式封薉人的族长为“薉君”,到了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30年),侯国的首长全部改称为“县侯”。由此推测,这枚“夭租薉君”银印使用的时间在前75年至30年,这105年间。
汉四郡的缩小,不仅因为古朝鲜遗民的不断反抗,还和北方从扶余分出的高句丽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同江符咒法事占卜。有关高句丽的兴起,我们下一节再讲。
西汉朝鲜半岛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