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蓉郭嵩焘所撰曾国藩墓志铭注:临夏符咒法事占卜
刘蓉郭嵩焘所撰曾国藩墓志铭注
春风秋水
皇清诰授光禄大夫赠太傅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毅勇侯曾文正公墓志铭1)
同治十有一年二月,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公薨于位,天子震悼,加赠太傅,谥“文正”,命儒臣撰赐祭文、墓碑以葬临夏符咒法事占卜。公子纪泽、纪鸿以铭墓之文属2)之刘公蓉,未及葬而刘公薨。检其遗书,得所为铭辞,而前叙阙3)焉。又明年,卜葬4)善化县之平塘伏龙山5)。葬有日,而夫人欧阳氏薨,遂即其地祔葬6)。于是嵩焘涕泣7)承刘公之意而叙之。
公讳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湘乡人临夏符咒法事占卜。咸丰初,寇发广西一隅之地8),所至糜烂9)。盗踞金陵十四年,尽蹂10)江、浙两省地,披11)而有之。公以侍郎奉母丧归,起乡里讨贼,奋其占毕12)之儒、锄耰13)之民,荡长江万里,蹙14)贼踣15)之,天下复睹乂安16),民用苏息17)。已而合肥李公18)平捻19)于鬲津20),湘阴左公21)殄回乱22)于关陇23),皆用公荐擢24),席25)其遗规,遂蕆成功26)。于是27)江以南构乱28)尤深,公再督两江29),嘘枯剪秽30),煦濡31)群萌32),孤嫠33)有养,儒宿34)有归,渐摩35)渟涵36),纳之太和37)。故公功在天下,而江南之于公,若引之以为己私。
注:
1)有关官衔注解,参见笔者所作《李鸿章所撰曾国藩神道碑注》注1)—7)临夏符咒法事占卜。凡《李鸿章所撰曾国藩神道碑注》有注者,本文不再赘述。
2)属,同“嘱”,嘱咐,托付临夏符咒法事占卜。
3)前叙,即墓志临夏符咒法事占卜。墓志铭之常格,前有志,用散体,记叙死者姓氏、籍贯、生平等;后有铭,用韵文,概括全篇,系对死者赞扬、悼念和安慰之词。阙,缺失。
4)卜葬,古代埋葬死者,先占卜以择吉祥之葬日与葬地,称为“卜葬”临夏符咒法事占卜。《礼记?杂记下》:“卜葬其兄,弟曰‘伯子某’。”孔颖达 疏:“谓卜葬择日而卜人祝龟之辞也。”后即为择时地安葬之代称。
5)善化县之平塘伏龙山,即今湖南省长沙城西南15公里处望城县平塘镇桐溪寺后伏龙山临夏符咒法事占卜。
6)祔(fù)葬,合葬临夏符咒法事占卜。亦谓葬于先茔之旁。《礼记?丧礼小记》:“祔葬者不筮宅。”孙希旦 集解:“祔葬,谓葬于祖之旁也。”
7)涕泣,哭泣临夏符咒法事占卜。《礼记?杂记下》:“唯父母之丧,不辟涕泣而见人。”
8)寇发广西一隅之地,指广西金田起义临夏符咒法事占卜。
9)糜烂,被摧残临夏符咒法事占卜。
10)蹂(róu),践踏临夏符咒法事占卜。
11)披,披靡,谓军队溃败临夏符咒法事占卜。
12)占毕,同“佔毕”,谓经师不解经义,可视简上文字诵读以教人临夏符咒法事占卜。后亦泛称诵读。《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佔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郑玄 注:“呻,吟也。佔,视也。简谓之毕……言今之师自不晓经之义,可吟诵其所视简之文,多其难问也。”
13)锄耰(yōu),即锄和耰,锄头和碎土平地的农具临夏符咒法事占卜。
14)蹙(cù),追逼临夏符咒法事占卜。
15)踣(bó),倒逼,指歼灭临夏符咒法事占卜。
16)复睹,重新看到临夏符咒法事占卜。乂(yì)安,太平,安定。《史记?孝武本纪》:“汉兴已六十余岁矣,天下乂安。”
17)苏息,更生,恢复临夏符咒法事占卜。
18)合肥李公,即李鸿章临夏符咒法事占卜。
19)捻,捻军临夏符咒法事占卜。太平天国时期由捻子(捻党)发展而来的中原地区的农民起义军。1814年,御史陶澍奏称:“每一股谓之一捻子,小捻子数人、数十人,大捻子一二百人不等”。血缘家族是其结捻的纽带,“打捎”是其活动的主要方式。“居则为民,出则为捻”。“恒于春秋二时,援旗麾众,焚掠自近及远,负载而归。饱食歌呼,粮尽再出,有如贸易者”。1852年,捻首张洛行、龚得树等以安徽亳州雉河集(今涡阳县)为基地,联络河南永城、安徽毫州、蒙城、凤台、宿州等州县捻首,号“十八铺”(十八股),举众起事。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派兵途经皖、豫北伐,捻党纷起响应,逐渐由分散趋向联合。1855年秋或1856年春,各路捻首齐集雉河集,共推张洛行为盟主。颁布《行军条例》,建立五旗军制。张洛行领黄旗,龚得树领白旗,韩奇峰领蓝旗,苏天福领黑旗,侯士伟领红旗。五旗之外,还有各种镶边旗、八卦旗、花旗、绿旗等。旗是捻军的基本组织形式。1857年,张洛行等率主力南征,与太平军李秀成、陈玉成部会师于寿州正阳关,接受太平天国封号,蓄长发,受印信,奉正朔,并互派常驻代表,从此,两军联合。1863年,清军陷雉河集,张洛行兵败潜移,被叛徒出卖牺牲,捻军的战斗转入后期。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同年捻军余部与赖文光部太平军会师。推赖文光为首领,队伍整编为十余万,全部改为骑兵。1866年10曰,捻军为互相策应,在河南许州(今许昌市)分军:张宗禹、张禹爵率部赴西北“连结回众”是为西捻军;赖文光、任化邦领军在中原坚持战斗,并拟西入四川建业,是为东捻军。1867年12月东捻军在山东失利南下,1868年1月赖文光被俘在扬州就义,东捻军失败。西捻军闻讯回援,经山西、直隶入山东,被围黄河、运河、徒骇河之间,8月全军覆没。
20)鬲(gé)津,古水名临夏符咒法事占卜。即《尚书?禹贡》所谓古黄河下游“九河”之一。故道在西汉鬲县(今山东省平原县)附近,东流入海。
21)湘阴左公,即左宗棠临夏符咒法事占卜。
22)殄,平定临夏符咒法事占卜。回乱,即清末太平天国革命时期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回民的起义。起义军以渭南仓渡镇、同州(今大荔)王阁村和羌白镇为据点,领导人是伊斯兰教阿訇洪兴、任武等,组成十八个大营。1863年初,清军多隆阿部前来攻剿,次年起义队伍撤往甘肃。此时甘肃、宁夏、青海各省回民也纷纷起义,逐渐形成四个中心:甘肃河州(今临夏)马占鳌部;肃州马文禄部;宁夏金积堡马化龙部;青海西宁马文义部。其中以马化龙部力量最强。1868年西捻军失败后,左宗棠部湘军大举进攻陕甘回民起义队伍,形势逐渐恶化。起义军英勇苦战,终因力量悬殊,被各个击败。
23)关陇,关中和甘肃东部一带地区临夏符咒法事占卜。
24)荐擢,推荐提拔临夏符咒法事占卜。
25)席,袭用,凭借临夏符咒法事占卜。
26)蕆(chǎn),完成临夏符咒法事占卜。成功,成就的功业,既成之功。
27)于是,亦作“于时”,当时,其时临夏符咒法事占卜。
28)构乱,作乱,叛乱临夏符咒法事占卜。此处指太平天国起义。
29)两江,清代江南省和江西省的合称临夏符咒法事占卜。地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清会典?户部?尚书侍郎职掌二》:“山东省之南为两江,其省三:曰江南之江苏,曰江南之安徽,曰江西。”
30)嘘枯,谓拯绝扶危临夏符咒法事占卜。剪秽,谓平定叛乱。
31)煦濡,温暖与关怀临夏符咒法事占卜。
32)群萌,众民,百姓临夏符咒法事占卜。萌,通“氓”。
33)孤嫠(lí),孤儿寡妇临夏符咒法事占卜。《说文》:“嫠,无夫也。”《小尔雅》:“寡妇曰嫠。”
34)儒宿,即宿儒,修养有素的儒士临夏符咒法事占卜。
35)渐摩,浸润,教育感化临夏符咒法事占卜。语本《汉书?董仲舒传》:“渐民以仁,摩民以谊。”颜师古 注:“渐谓浸涧之,摩谓砥礪之也。”宋?曾巩《与王介甫第二书》:“故有渐磨陶冶之易,而无按致操切之难。”
36)渟(tíng)涵,水聚集之处临夏符咒法事占卜。
37)太和,亦作“大和”,天地间冲和之气临夏符咒法事占卜。《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太”。宋?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