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几千年来,人们对于丧葬礼俗都极为重视遵义市超度法事。

为了表达对亡者的尊重和怀念,期盼亡故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幸福与安宁,并且保佑家人平安兴旺遵义市超度法事。

“出生”“死亡”这两件事都非常受重视,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更甚遵义市超度法事。无论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坏,家属们大多尽可能让亡者风光下葬,有条件的家庭往往会大操大办,厚葬重殓。

始皇帝嬴政的地位够高了吧,他从即王位后,便开始在骊山修建自己的陵墓,灭六国后更是征发了刑徒70多万人加入了修建工作,运送工粮和材料的夫役还没计入这70万人之内遵义市超度法事。

正因为丧葬礼被重视,古墓也就成为发掘和研究古代文物的“宝地”,每一处大墓都对研究对应时期的丧葬制度、民间习俗、同一时期历史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遵义市超度法事。

2013年4月遵义市超度法事,贵州遵义市工人在建设中桥水库时,对一座名叫“挨河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竟然意外发现了一座更有价值的古墓!

展开全文

这处墓葬被开启后,出土了一套完整随葬器物,共计有39件精美的南宋金银器和玉器,就连棺椁的钉子都是纯金的遵义市超度法事。此前,南宋时期的金银器物从未在贵州的考古发掘中出现。这座古墓填补了这一空白。

消息传出后,很快轰动了国内考古界遵义市超度法事。

这位墓主到底是谁遵义市超度法事?

01 是陋习还是文化遵义市超度法事?

在小说《红楼梦》里,宁国府贾珍父子竭尽全力操办秦可卿的丧礼,可谓尽其所有,奢侈得过了分遵义市超度法事。不仅“停灵七七四十九日”,请来做法事的僧人就有300多位。

贾珍给儿媳寻来的棺材是樯木做的,可“万年不坏”,“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如金玉”,原是给义忠老亲王准备的,这位老亲王被红学家认为就是当时的太子遵义市超度法事。

那为什么宫廷买办薛蟠之父为其准备好之后遵义市超度法事,这副板后来没有用上呢?

薛蟠说出了缘由:“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遵义市超度法事。可就算坏了事,那也是亲王才能用的规格,其他勋贵无人敢用。只有贾珍这个张狂昏悖的宁国承爵人才敢接受,“造衅开端实在宁”的批语说得一点都没错。

由此可知,古代贵族非常重视自己的“身后事”,为此不惜耗费巨资遵义市超度法事。

遵义出土的这个古墓内的棺椁也是木制的,一点都不比秦可卿用的档次低遵义市超度法事。

不用说像杨氏这样的土司家族,民间对于“办白事”也是高度重视的遵义市超度法事。

各地的丧葬礼俗并不相同,仪规繁缛,与亡者家庭贫富关系紧密遵义市超度法事。

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遵义市超度法事。

有人认为,过度奢侈的丧葬是一种陋习;又有很多人持相反意见遵义市超度法事。可无论如何,丧葬习俗早已形成一种文化,透过表象看本质,不难从中体会到不同时期不同种族的人们的思想。

02 播州杨氏

2013年4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遵义有关部门的请求,要对这座挨河古墓进行发掘——水库建成后,这处墓葬将再无机会见到天日,那将带来不可逆的损失遵义市超度法事。

经临时工作组初步探定,挨河墓的规格非同一般,墓主必然不是寻常百姓遵义市超度法事。

等到专业考古队发掘之后,很快得出结论:这是播州杨氏第21世家主杨铿夫妇的合葬墓遵义市超度法事。

播州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39年),辖6县之地,管辖范围相当于现在遵义部分地区、黔东南州黄平凯里一带及瓮安、金沙、綦江等地,地盘可不算小遵义市超度法事。

说到播州,不能不提起播州杨氏,史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播州盛世”,就由杨氏来开创遵义市超度法事。

杨氏是一个存续了725年的土司家族,直到明朝万历年间才被朝廷覆灭遵义市超度法事。它的寿命堪与享国790年的周朝媲美,约等于宋朝(北宋、南宋)的两倍。

唐末,这个曾经威服天下的帝国陷入苟延残喘的困境,处于西南边陲的播州多次被南诏攻陷,成了帝国大腿上的一块腐肉遵义市超度法事。

此时的大唐朝廷哪还有堪用的军队去夺回播州,只好面向全社会公开募兵,广纳天下勇士遵义市超度法事。

就有会稽望族子弟杨端响应号召,与他的舅舅谢将军一起出征遵义市超度法事。

杨端被任命为总戎,带领这支生力军前往播州遵义市超度法事。到了蜀地,他在罗氏的支持下率军进入播州,赶走了南诏人,将其收复。于是,杨端得到朝廷同意,暂领播州。

这罗氏本就是播州土著,南诏人占领播州后,其家族受损甚巨,因此鼎力支持朝廷平叛遵义市超度法事。罗氏的罗太汪随杨端讨逆,功劳很大,被后者推荐为副职。

乱世出枭雄,这位杨端绝不是个吃素的主,为了将位子坐稳,手握军权的他开始仔细经营遵义市超度法事。

数年后,杨氏成了播州的土皇帝,成为一个世袭的家族政权遵义市超度法事。

南宋年间,播州杨氏最为强盛,特别是在杨粲、杨价、杨文三人在位期间,史称“播州盛世”遵义市超度法事。

03 考古价值

杨铿是杨氏第21世家主,这夫妇俩的墓志铭记载“世祖敕忠口口、仪同三司、威灵英烈侯墓之右”遵义市超度法事。

播州杨氏从杨端开始算起,传承了27代共30世,仅有一位家主获封“威灵英烈侯”——他就是第14世家主:杨价遵义市超度法事。

古墓的四周被“石墙”(墓垣)环绕,起到了很棒的保护作用遵义市超度法事。

这种专为护墓设计的石墙结构扎实,宽2米,呈方形,是用两块黏土岩板材立砌而成,中间填满了土,墙顶用小青瓦遮盖遵义市超度法事。经测量,整道石墙周长442米,比400米跑道还要长。

考古队按照“风水”定式,立即对中心部位进行了发掘,两个长8米、深5米的土圹随即露出了原貌遵义市超度法事。

这显然也是一处合葬墓遵义市超度法事。

刨去表面的黄土遵义市超度法事,考古队先是发现了大量腐木,接着便发现闪着金光的抓钉,这让大家非常兴奋!

经鉴定,这枚抓钉是黄金打造!能用这东西做工具的,墓主非富即贵遵义市超度法事。而那些腐烂的木头竟然是金丝楠木!

让考古队失望的是,因为墓地临近杨家湖,水面抬升后,楠木受到侵蚀,早已腐烂遵义市超度法事。

随着墓道被清理干净,这处双室并列的大型土坑木椁墓很快显露在世人的面前遵义市超度法事。

两个墓室大小相同,长约8.5米、宽6米,两室之间有一道宽2米、长17米的生土隔梁,将彼此隔开遵义市超度法事。

这处大墓的仅墓室和墓道的面积就超过360平方米遵义市超度法事。

考古人员在两个墓室内共发现了数十件金银器,另外还出土了环首金柄铁剑(带金鞘)、木胎银皮盾和弓箭等物品遵义市超度法事。

考古人员并不是仅凭一块墓志铭就断定这是杨价的墓,而是另有确切佐证遵义市超度法事。

第一,这间墓室内所出的板瓦等物与隔壁杨铿墓的完全相同,墓垣的建筑方式与杨氏家族其他墓地发现的相同遵义市超度法事。

第二,墓内出土的象(狮)纽银执壶温碗、盘龙金杯金盏、银瓶等器物具有鲜明的宋代特征,与杨价所处的时期吻合遵义市超度法事。

第三,一件银烛台的出现彻底锁定墓主身份:烛台上刻有清晰的“乙卯田都统司公用”字样遵义市超度法事。

据“乙卯”二字推测,这位田姓死者在南宋宝祐三年(即公元1255年)去世遵义市超度法事。

据资料记载,杨价的妻子正是来自水西(今铜仁)的女子田氏遵义市超度法事。

“都统司”三字更是进一步证明了墓主身份——南宋末年,朝廷为抗击蒙军,在全国很多地方都设有都统司遵义市超度法事。

都统司的最高长官就是都统制遵义市超度法事。在南宋末年的播州,这个职位只可能由地位显赫、能征善战的播州杨氏首领——杨价来担任。

杨氏传承了700多年,家族繁盛,人员众多遵义市超度法事。杨价墓已经是被发掘的第9座杨氏土司墓。

它的三个特点让考古队员们十分兴奋:

第一:它是被发掘的9座墓葬中唯一的土坑木椁墓——其他8座都是土坑石椁墓遵义市超度法事。

第二遵义市超度法事,是唯一未经盗掘的一处墓葬!

第三:杨价是播州盛世最有代表性的“英主”,其墓葬出土的文物有重大意义遵义市超度法事。

果然,在考古队细心发掘下,顺利出土了一套完整随葬器物,这也是贵州首次发现南宋金银器物遵义市超度法事。

除了那些金银玉器,还发现金银抓钉、铁棺环及银饰件等器物,就连封棺用的钉子都是纯金打造,其奢华程度在西南地区都十分罕见!可因为年代久远,棺椁、棺材已经发生严重腐蚀,就连与土壤接触的精美银器也变得十分脆弱遵义市超度法事。

“吹一口气都可能把外表的花纹吹跑遵义市超度法事。”

那些木制皮制品、绢丝织物虽然保持了原来的形状,可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化为灰烬遵义市超度法事。

为了尽可能保留原状,考古队需要先对这些物品进行特殊处理,然后再逐层剥离遵义市超度法事。

每个考古队员手里常备钢质剔刀、镊子等工具遵义市超度法事,令人难以相信的是,考古队员最常用的工具竟然是一根竹签!

只要遇到重要文物,考古队员就必须放慢动作,先用一把毛刷拂去浮土,接着用一根细小的竹签一丝丝细心剔除文物表面的泥土遵义市超度法事。

专家介绍说:“竹签的材质相对比较软,对文物造成的伤害较小遵义市超度法事。”与竹签比起来,剔刀等工具过于尖锐,易对文物造成损伤。

由于贵州当时没有高规格的实验室,考古队只能将两个墓室的棺木连同一部分泥土整体装箱,运往北京遵义市超度法事。

为此,文化局找人特制了箱子,调集了吊车、起重机等装备,两个墓室的总重量高达17吨遵义市超度法事。

04 宋末名将

杨价是一位儒将,非常重视文教遵义市超度法事。由于播州地处偏远,朝廷并未将其纳入科举取士的范围。杨价多次请求朝廷允许播州加入。由此,播州在南宋中进士8人。

南宋末年,蒙古铁骑横扫天下遵义市超度法事。杨价多次响应朝廷征召,率军抗击蒙军入侵。因为其麾下军队战功卓著,被宋廷封为“雄威军”。

他屯兵于长江南岸,多次力挫蒙古军,护住了西南一隅多年平安遵义市超度法事。

宋理宗端平二年,蒙古皇子阔端率军来攻,将官军围困在青野原遵义市超度法事。杨价闻讯后,亲自率领五千勇士星夜增援,成功击退蒙军。

为了打乱蒙军南侵计划,杨价带兵屯于重庆、泸州之间,采用游击战术,经常奇袭蒙军,使得蒙军难以发动大的战役遵义市超度法事。

在守护川东的石洞峡一役中,杨价指挥万人劲旅打败蒙军,再次让敌人占据四川的计划泡汤遵义市超度法事。

当时的荆湘督抚孟珙、西蜀督抚余玠等人都将杨价作为倚靠,凭借其兵威守土安民遵义市超度法事。

杨价去世后,其子杨文世袭其职,继承其父遗志,继续积极支持南宋朝廷抗击蒙古军南进的斗争遵义市超度法事。

杨价的一生都在战斗,直至人生的最后一刻都没有向敌人弯过一次腰,说过半句软话遵义市超度法事。他与播州军的存在,让川、黔地区人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躲过了战乱。

杨价去世后,朝廷赠谥号“忠显”,封为“威灵英烈侯”遵义市超度法事。其子杨文世继任,秉承了父亲遗志,继续积极支持朝廷抗蒙。

为了抗蒙,杨文下令在龙岩山最险要的垭口上修建了一座古堡遵义市超度法事。

结语

历代以来,很多古墓都遭到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盗掘,殊为可惜遵义市超度法事。那些短视的既得利益者为了敛财,为害甚巨。他们是中华文明的罪人!

五千年中华文明是全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传承有序的文明遵义市超度法事。古代墓葬作为灿烂文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考古界、史学界历来备受重视,更应该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保护。

大墓容易被盗,哪怕是杨氏祖茔这样不显山露水的墓地也有多处被盗遵义市超度法事。

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位尊身危,财多命殆”这句格言是多么有道理——哪怕他们生前地位尊崇,无人能及,如果不知收敛,保持低调,死后反而容易受到打扰,不得安宁遵义市超度法事。

参考文献

1. 中国新闻网 贵州遵义现奢华古墓 系南宋时期播州土司杨价夫妇墓 2014731

2. 中国文物报 南宋播州土司第14世杨价葬确定 出土多件金银器20140911

3. 《南方文物》周必素遵义市超度法事,彭万,赵小帆 贵州遵义新蒲杨价夫妇墓2014年

4. 《中国文物信息网》齐泽垚 土司墓中的奢华世界 2015年

5. 《兴衰两千年》 张荫麟 新帝国的经管、发展与民生:P21 天地出版社 2021年1月

标签: 遵义市超度法事 

师父微信:fuyuntang8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